资讯动态
常见问题
冷锻是冷模锻、冷挤压、冷镦等塑性加工的统称。 冷锻是对物料再结晶温度以下的成型加工,是在回复温度以下进行的锻造。生产中习惯把不加热毛坯进行的锻造称为冷锻。冷锻材料大都是室温下变形抗力较小、塑性较好的铝及部分合金、铜及部分合金、低碳钢、中碳钢、低合金结构钢。冷锻件表面质量好,尺寸精度高,能代替一些切削加工。冷锻能使金属强化,提高零件的强度。
冷锻又叫做冷体积成形,是一种制造工艺也是一种加工方法。与冷冲压加工工艺基本一样。冷锻工艺也是有材料、模具、设备三要素构成。只是冲压加工中的材料主要是板材,而冷锻加工中的材料主要为圆盘或线材
基本概念:
冷锻是指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各种体积成形。从金属学的理论可知,各种金属材料的可再结晶温度有所不同;T再=(0.3~0.5)T熔。T熔如下表所示:
金属 |
最低再结晶温度/摄氏度 |
金属 |
最低再结晶温度/摄氏度 |
铁(Fe)和铜 |
360~450 |
锡(Sn) |
0 |
铜(Cu) |
200~270 |
铅(Pb) |
0 |
铝(Al) |
100~150 |
钨(W) |
1200 |
从表内的数字可知:铁金属和非金属的最低再结晶温度。即使在室温或者常温的条件下铅、锡的成形加工都不能称作冷锻,而是热锻了。但是铁、铜、铝在常温下成形加工就可以称为冷锻。冷锻零件的形状越来越趋于复杂,由最初的阶梯轴、螺钉、螺钉、螺母和导管等,发展到形状复杂的零件。除黑色金属外,铜合金、镁合金和铝合金材料的冷挤压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技术发展
冷锻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它还在不断地向切削、粉末冶金、铸造、热锻、板料成形工艺等领域渗透或取而代之,也可以和这些工艺相结合构成复合工艺。热锻-冷锻复合塑性成形技术是将热锻和冷锻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精密金属成形工艺,它充分利用了热锻和冷锻各自的优点:热态下金属塑性好,流动应力低,因此主要的变形过程用热锻来完成;冷锻件的精度高,因此零件的重要尺寸用冷锻工艺来最终成形零件。热锻-冷锻复合塑性成形技术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来取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用该技术制造的零件,已取得了精度提高、成本降低的良好效果。
工艺优点
冷锻工艺是一种精密塑性成形技术,具有切削加工无可比拟的优点,如制品的机械性能好、生产率高和材料利用率高,特别适合于大批量生产,而且可以作为最终产品的制造方法(Net-shape Forming),在交通运输工具航空航天和机床工业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
工艺缺点
材料要求高;不适合少量加工;模具要求高。
- 上一条:
- 下一条:散热器加工各种工艺对比?